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哲學與人文科學 > 中國近現代史 > 世界近現代史研究 > 歷史記憶:二戰后初期德國公眾心理、西方盟國再教育政策與聯邦德國的選擇 【正文】
摘要:二戰后初期,多數德國民眾回避戰爭罪責,保持微妙的沉默心理,無力悲傷的德國人最渴求的不是反思過去,而是重建"正常狀態"。隨著冷戰的開始,西方盟國尤其是美國在去納粹化運動后轉而強調對占領區的"再教育",向聯邦德國人推銷西方的民主道路,但"再教育"政策實施并不順利,實際效果有限。融入歐洲成為聯邦德國對外政策的基本指向,阿登納政府采取西方自由民主政治體制,幣制改革、經濟振興為推行民主政治奠定了物質基礎和民眾信心,重新武裝使新生的聯邦德國獲得了完全主權,但在歷史教育問題上傾向于逃避罪責。這種沉默態度和逃避傾向直至20世紀60年代才得到扭轉,直面過去建構集體記憶,深刻全面地反思歷史罪責才使得聯邦德國重新融入歐洲。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