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生物學 > 生態科學 > 溫度對大口黑鱸幼魚不同組織抗氧化能力及免疫相關蛋白表達的影響 【正文】
摘要:將體質量(110±5 g)的大口黑鱸幼魚飼養在室內100 L白色PVC水桶中,每個桶6尾,在水溫21, 25, 29℃和33℃的環境下馴養2周,測定肌肉、肝臟、鰓和腸道中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熱休克70蛋白(HSP70)和金屬硫蛋白(MT)含量,以研究溫度對大口黑鱸幼魚不同組織抗氧化能力及免疫相關蛋白表達的影響。結果顯示,在21-33℃條件下,實驗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過氧化氫酶(CAT)活性均在鰓中最高且變化較大,整體隨溫度升高而先降低后升高,在29℃組最低。MDA含量在鰓中較高,腸中次之,均在21℃組含量最高。肝臟,鰓和腸中均含有較高GSH,整體隨溫度升高而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趨勢。肝臟中總抗氧化能力(T-AOC)處于較高,腸中次之,肌肉中最低,整體隨溫度升高呈波動性變化,在29℃組最低。HSP70含量在肌肉、肝臟和腸中較高,整體隨著溫度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MT含量在肌肉和肝臟中較高,不同溫度組中MT含量變化不大。結果表明,長期溫度脅迫對大口黑鱸幼魚產生一定應激損傷,引起其機體免疫水平降低,并且高溫對其應激損傷大于低溫;大口黑鱸幼魚肝臟、鰓和腸道組織對溫度脅迫更敏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