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生物學 > 生物多樣性 > 生物多樣性相關傳統知識的國際保護及中國應對策略 【正文】
摘要:數個國際多邊協定、政府間組織和機構都涉及生物多樣性相關的傳統知識,包括《生物多樣性公約》(CBD)、關于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的《名古屋議定書》(NP)、《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國際條約》(ITPGRFA)、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世貿組織下的《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產權協定》(WTO/TRIPS)以及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等。然而,各個國際文書所界定的傳統知識內涵和外延卻有所區別和側重。中國是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的多民族大國,各族人民在數千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創造了豐富的與保護和持續利用生物遺傳資源相關的傳統知識、創新和實踐做法。作為多個相關國際公約或協定的締約方,中國應厘清各相關國際公約或協定中生物多樣性相關傳統知識的內涵、保護目標及國際義務,加強國家在履行相關國際公約或協定過程中的協同增效,從而在相關傳統知識的國際談判中統一立場,維護國家及地方社區利益。本文系統梳理了各相關國際多邊協定、組織和機構對于傳統知識的界定,以及國際多邊體系在保護遺傳資源相關傳統知識方面的工作,根據中國遺傳資源相關傳統知識的現狀和已有的措施,結合當前履行國際多邊協定的大背景,提出了促進中國生物多樣性相關傳統知識保護的5項具體建議,包括:(1)采取立法、行政和政策措施;(2)加強相關研究,強化技術支撐;(3)加強傳統知識保護的能力建設;(4)在國內履約過程中,強化傳統知識相關工作的協調;(5)在國際層面上加強中國傳統知識的宣傳力度。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