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醫藥衛生綜合 > 實用醫藥 > 2016年—2019年某院662例送檢 傷口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正文】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送檢傷口分泌物培養病原菌的菌群分布特點及耐藥性情況,為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控制醫院感染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病房送檢的662例傷口分泌物標本檢驗信息,對標本涂片鏡檢及病原菌分布特點、耐藥性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共分離出304例陽性標本,陽性率為45.91%;其中革蘭陰性桿菌占60.2%(183/304),以陰溝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為主;革蘭陽性球菌占38.2%(116/302),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為主;真菌占1%(3/304)。革蘭陽性球菌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為100%,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檢出率為53.2%;革蘭陰性桿菌中腸桿菌科細菌對阿米卡星、亞胺培南、美羅培南敏感率均達8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與大腸埃希菌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比例分別為58.33%和50%;銅綠假單胞菌對多黏菌素E敏感率均為100%,對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維酸耐藥率最高均為48.39%;鮑曼不動桿菌多重耐藥并且耐藥率均較高。陽性標本的革蘭染色鏡檢結果顯示合格標本共107例(35.2%);查見細菌標本共計217例(71.4%);查見吞噬現象共計49例(16.1%)。結論傷口分泌物以金黃色葡萄球菌、陰溝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和大腸埃希菌為主要致病菌,大腸埃希菌中產ESBLs的比例較高,臨床應依據病原菌藥敏結果科學合理使用藥物,防止抗生素濫用,減少產生耐藥菌株的發生。同時證明涂片鏡檢在傷口分泌物培養中的必要性及作用。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一對一咨詢服務、簡單快捷、省時省力
了解更多 >直郵到家、實時跟蹤、更安全更省心
了解更多 >去除中間環節享受低價,物流進度實時通知
了解更多 >正版雜志,匹配度高、性價比高、成功率高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