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II > 教育綜合 >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 漢譯佛經個體量詞“眾”的來源及其歷史發展 【正文】
摘要:漢譯佛經個體量詞“眾”有兩種用法:“眾1”早在兩漢時期就出現了。其來源與“眾”表多數和表人語義有關。從句法結構看,“眾”常處于“名+數+量”中量詞位置,與前面數詞聯系緊密;從認知角度看,當焦點集中在“眾”前大數時,“眾”原有語義弱化,獲得了量詞的用法。“眾2”的來源與“僧”有關。梵語為“僧”,漢譯為“眾”。由于語義移植,“眾”獲得跟“僧”一樣表個體名詞的用法。“眾僧”可指單個僧人。其前帶上數詞時,容易重新分析為“[數+眾]+僧”結構,此時“眾”可以理解為名詞語素或量詞,當“眾”后接雙音節名詞時,“眾2”就是完全成熟的量詞了。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一對一咨詢服務、簡單快捷、省時省力
了解更多 >直郵到家、實時跟蹤、更安全更省心
了解更多 >去除中間環節享受低價,物流進度實時通知
了解更多 >正版雜志,匹配度高、性價比高、成功率高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