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工程科技I > 石油天然氣工業 > 天然氣地球科學 > 沉積環境對頁巖孔隙的控制作用 【正文】
摘要:基于元素地球化學示蹤、掃描電鏡和低溫氮氣吸附實驗,對滇黔北地區五峰組下段、觀音橋段和龍馬溪組下段3個層位沉積環境和孔隙特征進行分析,并進一步探討不同沉積環境對頁巖孔隙的控制作用。V/(V+Ni)、V/Cr、Ni/Co、U/Th、生源Ba含量、Mn/Fe、Sr/Ba指標指示:五峰組下段和龍馬溪組下段沉積期處于厭氧條件、古生產力較高、古水深較深;觀音橋段沉積期處于富氧環境、古生產力較低、古水深較淺。掃描電鏡分析發現:五峰組下段和龍馬溪組下段孔隙類型以黏土礦物層間孔和有機質孔為主,觀音橋段孔隙類型以原生粒間孔和粒間溶孔為主。低溫氮氣吸附實驗指示:五峰組下段和龍馬溪組下段孔隙比表面積較大,孔體積和平均孔徑較小,幾何形態主要為槽狀孔和微孔;觀音橋段孔隙比表面積較小,孔體積和平均孔徑較大,幾何形態主要為墨水瓶孔。五峰組下段和龍馬溪組下段沉積期厭氧環境和較高的生產力為有機質孔的發育提供了有利條件,而伊利石和伊/蒙混層的層狀結構是黏土礦物層間孔發育的主要因素。觀音橋段礦物顆粒的大小混雜堆積和后期的溶蝕改造分別形成了原生粒間孔和粒間溶孔,同時也是二者與墨水瓶孔具有良好對應關系的原因。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一對一咨詢服務、簡單快捷、省時省力
了解更多 >直郵到家、實時跟蹤、更安全更省心
了解更多 >去除中間環節享受低價,物流進度實時通知
了解更多 >正版雜志,匹配度高、性價比高、成功率高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