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農業科技 > 農業基礎科學 > 土壤學報 > 基于探地雷達的典型紅壤區網紋紅土層識別 【正文】

    基于探地雷達的典型紅壤區網紋紅土層識別

    曹棋; 宋效東; 楊順華; 吳華勇; 張甘霖 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210008; 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100049
    • 探地雷達
    • 網紋紅土
    • 共中心點法
    • 關鍵帶

    摘要:網紋紅土層的識別對于土壤學和第四紀環境等研究均具有重要意義。以位于南方紅壤區的江西省鷹潭市孫家流域為例,通過多頻率探地雷達圖像解譯、鉆井探測和土壤含水量分析等方法相結合,研究使用不同天線頻率雷達對網紋紅土層的識別效果及最佳的雷達探測方法。結果表明:共中心點法(CMP)能夠準確地計算出電磁波在不同土地利用類型、不同深度的傳播速度,電磁波在網紋紅土層的傳播速度在0.052 m·ns^-1~0.065 m·ns^-1之間,平均速度為0.058 m·ns^-1;剖面深度上的含水量變化特征與土壤層次的分布具有協同性,網紋紅土層內土壤含水量逐漸遞增,至網紋紅土層下界面出現最大值,風化層以下土壤含水量隨著深度的增加不斷減小;應用60 MHz和120 MHz天線的雷達均可識別網紋紅土層的上、下界面,深度擬合結果的R~2分別為0.93和0.86;相比較于60 MHz單天線探測網紋紅土層厚度的結果,采用組合天線的方法,即200 MHz和60 MHz天線分別獲得網紋紅土層上、下界面的深度,能夠提高探測準確度,試驗平均相對誤差由16.2%縮小至6.8%;探地雷達技術不僅可以提高野外調查效率,還有利于推進土壤三維制圖的發展。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客| 静乐县| 平武县| 盐城市| 诸城市| 江油市| 渑池县| 太康县| 萍乡市| 潞城市| 建德市| 天津市| 淮滨县| 浪卡子县| 泗水县| 花垣县| 营山县| 香河县| 大石桥市| 凤庆县| 六盘水市| 永昌县| 全州县| 抚远县| 大石桥市| 云南省| 夹江县| 桐庐县| 雅江县| 丰宁| 县级市| 马边| 阜阳市| 英山县| 宁明县| 日土县| 科技| 油尖旺区| 北京市| 宾阳县| 洛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