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工程科技I > 綜合科技A類綜合 >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 > 關于消滅私有制的再思考--三論私有制 【正文】
摘要:在存在私有制的社會盡管實際上也可以消滅一切剝削和剝削階級,但還是會有貧富差異和貧富階層。這是否意味著最終還是需要消滅私有制?答案是否定的。一個理由是,消滅了私有制就等于消滅了最基本的按勞分配,于是人們就會因為"懶漢搭便車"的問題而陷入共同貧窮;另一個理由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生活資料私有制密不可分,要想徹底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還得同時消滅生活資料私有制,而這是無法做到的。那么,是不是當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了可以按需分配的程度,就可以完全取消生產資料私有制了?也不是,因為人類社會生產力將來無論多么發達,實際上也無法真正做到按需分配。那么,是不是當勞動成為了"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時候,具有按勞分配功效的私有制就成為了多余?仍不是。因為能成為生活第一需要的勞動只可能是創造性的勞動,而非創造性的勞動如果沒有按勞分配的激勵,還是不會有人愿意去干,從而會使整個社會生產的運轉發生中斷。如此一來,假如私有制必須永遠保留,豈不是永遠也實現不了共產主義社會了?共產主義社會之所以值得追求,在于我們認為它是最好的社會。但好社會其實不應該從制度維度確定,而應從價值維度確定。"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作為未來社會形式的基本原則,正是馬克思為好社會預設的終極價值。因此,能否實現沒有私有制的共產主義社會其實不要緊,只要人們生活在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水平不斷被提高的共發主義社會就行。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