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I > 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 > 外交評論 > 國際秩序轉型期的中美制度競爭——基于制度制衡理論的分析 【正文】

    國際秩序轉型期的中美制度競爭——基于制度制衡理論的分析

    汪海寶; 賀凱 南開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天津300350; 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亞洲研究所
    • 制度競爭
    • 制度紅利
    • 制度制衡
    • 國際秩序轉型
    • 中美戰略競爭

    摘要:在全球化和經濟相互依存不斷加深的時代背景下,除了傳統的軍事制衡戰略,在國際政治中,大國也以包容性制度制衡和排他性制度制衡戰略的形式進行戰略互動與競爭。國際秩序轉型更增強了主導國與崛起國之間的制度制衡。本文關注的研究問題是,為什么中國這樣的崛起國會選擇維護現有國際秩序的'包容性制度制衡'戰略,而作為主導國或守成國的美國卻實行旨在破壞現有國際秩序的'排他性制度制衡'戰略。本文認為,制度紅利的變化影響著國家對不同制度制衡戰略的選擇偏好,這是制度競爭過程中國家基于成本—收益的理性選擇。隨著美國在現有國際制度中享受的'制度紅利'不斷下降,它更有可能選擇挑戰現有國際秩序的'排他性制度制衡'戰略,包括退出現有多邊機制以及建立對其有利的新的國際機制。相反,隨著中國在現有國際機制中'制度紅利'的增加,中國更有可能選擇維護現有國際秩序的'包容性制度制衡'戰略。通過兩個案例,即美國奧巴馬政府在建立TPP期間所實行的'排他性制度制衡'以及中國成立亞投行期間的'包容性制度制衡',本文進一步檢驗了'制度紅利—制度制衡'的理論模型。制度制衡將成為21世紀國際秩序轉型期間中美之間戰略互動的一種新形式。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祥云县| 县级市| 仙桃市| 云和县| 松滋市| 西盟| 深泽县| 辽源市| 利津县| 宜章县| 新昌县| 万全县| 苏尼特右旗| 临猗县| 饶平县| 惠安县| 广河县| 体育| 滨海县| 宁远县| 贵港市| 宜黄县| 新巴尔虎右旗| 磐安县| 伊宁县| 阿克苏市| 剑川县| 阿城市| 苏尼特右旗| 靖边县| 浮梁县| 玉溪市| 肥东县| 鲁山县| 日喀则市| 潞城市| 阜城县| 广汉市| 富民县| 富源县| 沂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