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哲學與人文科學 > 宗教 > 五臺山研究 > 優填王旃檀瑞像入燕始供地再探 【正文】
摘要:優填王旃檀瑞像在中土的流傳,向來是佛教史、佛教藝術史及中國古代政教關系史等研究領域難以繞開的話題。金天會初年此瑞像由汴入燕的最先供奉地,長期有圣安寺與憫忠寺兩說。民國以來,憫忠寺說漸獲普遍認可,但逐一檢視支持此說的理由,發現大多是不成立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視了兩說形成的文本背景,未認識到元人程鉅夫的圣安寺說乃是延佑三年元廷召集佛教各派領袖舉行的瑞像源流討論會所得結論,其權威性和可信度遠在相對晚出且屬于私家撰述的《佛祖歷代通載》之上。尤為重要得是,藏文史籍的記載更表明,圣安寺說早在中統四年就已存在,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宋、金文獻的支持,故相對更為可取。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