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哲學與人文科學 > 中國文學 > 文學理論前沿 > 貢布里希、羅斯金與風景美學:文化史對話之一種 【正文】
摘要:貢布里希關于“美學作為一種審美理論是空洞”的看法,并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因此而實際地考察其美學思想。歷史性地看,貢布里希的美學思想是在文藝復興以來批評的文化史傳統中做出的,與該傳統本身有著直接的反思性關聯。與以往對其美學理論進行的整體重構性研究所不同的是,本文將嘗試從縱向角度的一個側面出發,關注其風景美學,并置于黑格爾為背景的文化史尋求中,以及以羅斯金的風景美學為參照的思想史考察中,探討他特定的審美和歷史觀,以此可以作為我們當下對史學思想的一個關聯性思考。具體地來說,羅斯金的《現代畫家》一向被認為是19世紀風景美學的集大成之作,而貢布里希的長文《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理論和風景畫的興起》則被認為是20世紀研究風景畫起源及其理論的開創性作品。二者之間文本分析的差異,預設并滲透著對風景畫的不同審美感受和歷史意識。對此,本文將從二者風景美學之背景、文本、人物幾個方面展開相關論述,并以風景美學之文化史的對話為結語,作為實在與心靈、過去和現在,以及理論和經驗之間可能的溝通和關于“看”對人類理解之意義的新的生成。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