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哲學與人文科學 > 文史哲綜合 > 文藝研究 > 閑逸與沉郁:元明之際兩種詩學形態的生成及原因 【正文】
摘要:在元明之際的詩壇上,曾經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詩學思想。一種主張詩歌應該隨時代之變化而變化,作者生逢亂世就應該有變風變雅的聲音出現,以針砭現實、指摘時弊,寫出沉郁頓挫的詩作。另一種則認為,詩人雖身處世變而依然應保持自我的人格與操守,處亂世而不易其節,其詩風仍應有悠然之風度與閑適之狀態。此二種詩學觀念代表了元明之際的兩種主流詩學傾向,顯示了有異于承平時代的審美追求,凸顯了易代之際的詩學特征。從詩歌發展史的角度看,此種由元至明的朝代變遷所帶來的詩歌審美傾向的改變,既突破了臺閣文學頌美朝廷的儒家詩學審美形態,又催生出超然物外的審美追求,為這個不幸的時代增添了些許亮色。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