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II > 民族學 > 西北民族研究 > 改革開放與中國民族學的繁榮發(fā)展——以中國民族學學會為例 【正文】

    改革開放與中國民族學的繁榮發(fā)展——以中國民族學學會為例

    色音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化研究室; 中國社會科學院蒙古學研究中心; 中國民族學學會; 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甘肅研究基地; 北京100081
    • 改革開放
    • 中國民族學
    • 學科重建
    • 民族學事業(yè)
    • 話語體系

    摘要:1978年12月18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從此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征程。1980年10月25日,在貴陽舉行的第一屆全國民族學學術(shù)研討會上中國民族學研究會宣告成立。1984年10月,改為中國民族學學會。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民族學學會在民族學界撥亂反正、學科重建、人才培養(yǎng)、學術(shù)體系建構(gòu)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后來中國民族學的繁榮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進入21世紀之后,中國民族學學會的學術(shù)活動日益增多,學術(shù)年會的主題緊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等時代主題和民族學如何進步等學科建設的前沿議題。2018年是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40周年,40年來,以中國民族學學會為代表的民族研究學術(shù)團體和學界同仁為中國民族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學科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中國民族學事業(yè)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們要繼往開來,把民族學學科的繁榮發(fā)展推進到新時代,發(fā)表和出版高質(zhì)量、高水平的學術(shù)成果,以助力中國新時代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學科體系、學術(shù)體系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郑县| 凌源市| 隆德县| 黄平县| 同江市| 隆昌县| 佛坪县| 宜春市| 安新县| 青龙| 景泰县| 青阳县| 乌兰察布市| 思南县| 专栏| 丰顺县| 哈巴河县| 禄丰县| 太保市| 闻喜县| 新密市| 焦作市| 铁力市| 前郭尔| 遵化市| 芜湖市| 沧州市| 余干县| 阿拉善左旗| 五指山市| 高密市| 龙门县| 阿拉善左旗| 台江县| 津南区| 泰顺县| 双城市| 裕民县| 湖南省| 西乌珠穆沁旗| 全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