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中醫學 > 現代中醫藥 > 以濕論治泄瀉的歷代中醫文獻詮析 【正文】
摘要:泄瀉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消化道疾病,早在《內經》中就對其病因病機等有較全面的論述,此后歷代醫家對其的研究不斷充實,逐步形成"以濕論治泄瀉"的治則大法。先秦兩漢時期是泄瀉病研究的初始階段,《內經》闡述了病因病機及治療原則,即"濕盛則濡瀉",但沒有記載具體的遣方用藥。金元時期是泄瀉病研究的重要時期,認為各種證型泄瀉都與濕邪有著密切關系,還提出"通利小便"為上策,此意"利小便所以實大便也"。明清時期對泄瀉病的研究日趨豐富,可從濕熱、暑濕、寒濕的角度來辨證施治,且不能過早使用固澀收斂之劑,常用茯苓、陳皮、厚樸、白術、澤瀉等祛濕藥,指出"無濕不成泄"。因此,利濕是治療泄瀉病的重要大法。詮析歷代文獻,旨為泄瀉病的臨床診治提供依據。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一對一咨詢服務、簡單快捷、省時省力
了解更多 >直郵到家、實時跟蹤、更安全更省心
了解更多 >去除中間環節享受低價,物流進度實時通知
了解更多 >正版雜志,匹配度高、性價比高、成功率高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