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外科學 > 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 > 動脈粥樣硬化所致慢性下肢缺血應用髂-股動脈腔內介入治療的可行性和療效觀察 【正文】

    動脈粥樣硬化所致慢性下肢缺血應用髂-股動脈腔內介入治療的可行性和療效觀察

    袁修翠; 劉曙光 山東省單縣東大醫院普外三科; 山東菏澤274300
    • 動脈粥樣硬化
    • 腔內介入
    • 下肢缺血病癥
    • 指標改善

    摘要:目的評價動脈粥樣硬化導致慢性下肢缺血患者行髂-股動脈腔內介入治療的臨床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間山東省單縣東大醫院收治的經多排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檢查確診為動脈硬化性髂-股動脈狹窄或閉塞性病變患者18例的臨床資料,患者均行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PTA)以及支架植入術。分析記錄手術后血管造影以及臨床指征以評定手術價值。結果同側逆行PTA以及支架植入術患者6例,共7段同側髂動脈血管,其中4段為閉塞髂動脈內植入支架4枚以及3段狹窄髂動脈行超聲引導下PTA。跨主動脈對側髂-股動脈PTA以及支架植入手術12例,共22段病變血管,包含植入髂動脈支架6枚以及股淺動脈支架6枚。12段股動脈采用PTA,髂動脈閉塞段植入支架共放置10枚,平均長度(7.59±1.41)cm,選擇支架直徑設定為(8.1~11.9)mm,6枚股淺動脈支架放置長度(4.51±1.09)cm。介入手術完成后再次進行血管造影檢查;病變段血管血流均有一定程度好轉,手術失誤率為0,無1例患者出現血管夾層反應以及血栓。術后半年行雙下肢彩超檢查,支架內血管血流正常運作,沒有支架段出現閉塞情況。治療前ABI為(0.35±0.13),治療后ABI為(0.53±0.15),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8473,P=0.0005)。結論將腔內介入手術應用于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下肢缺血病癥中,能夠改善下肢缺血患者的血運情況,提升患者生存質量。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乐县| 平度市| 宣城市| 陇西县| 长海县| 大宁县| 林周县| 阳新县| 抚顺市| 泰宁县| 黄冈市| 英超| 苗栗县| 张掖市| 得荣县| 会同县| 洪泽县| 廊坊市| 日喀则市| 调兵山市| 镇雄县| 刚察县| 崇礼县| 阳江市| 黔江区| 齐齐哈尔市| 五家渠市| 武邑县| 三河市| 秦皇岛市| 安国市| 钟祥市| 澎湖县| 进贤县| 沙河市| 定陶县| 鸡西市| 灵璧县| 文成县| 凌云县| 自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