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學研究》雜志由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主辦。這本專業學術期刊專注于運河領域,涵蓋了筆談、河政與漕運、河工、運河區域社會與文化、運河考古、世界運河、運河遺產等多個專題研究欄目。它旨在通過系統性地歸納、理解與運河相關的人類活動及其經驗,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為運河的研究、保護和利用提供理論指導和方法支持。該雜志強調跨學科研究視角,推動國內外運河學界的交流與合作,提升中國運河學研究水平。
《運河學研究雜志》是一份專注于運河及相關領域研究的學術期刊,旨在推動運河歷史、文化、經濟、生態及管理等多學科的交叉研究。隨著全球對文化遺產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運河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其研究價值日益凸顯。該雜志的創辦順應了這一趨勢,為學者、專家及愛好者提供了一個交流與分享的平臺。
運河作為人類歷史上重要的交通與水利工程,承載了豐富的文化、經濟和社會功能。從古代中國的京杭大運河到歐洲的米迪運河,再到現代的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運河不僅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紐帶,也是文化交流的橋梁。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運河的研究逐漸從單一的歷史視角擴展到多學科交叉領域,包括文化遺產保護、生態修復、旅游開發、水利工程及國際關系等。
筆談、專題研究一:河工、河政與漕運、專題研究二:運河區域社會與文化、專題研究三:運河考古、專題研究四:世界運河、專題研究五:運河遺產、史料拾遺、研究綜述、新書評介
①文中若使用圖表、圖畫或照片,請提供其必要的相關信息(如內容簡介、作者、創作或拍攝時間、收藏處所、出處等),并標明序號。
②正文:文稿應具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層次清晰,文字精練,用詞規范。正文中的一級、二級、三級標題均要求單獨一行,用阿拉伯數字編排序號,如:1,1.1,1.1.1。
③來稿請附上作者簡歷,包括真實姓名、性別、民族、出生年月、所在單位、職稱(或學位)、職務、詳細地址、電話(傳真)號碼、郵政編碼,以及電子郵件信箱。
④引用全部以參考文獻形式呈現,置于正文之后。格式必須符合《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2015年)要求。無須提供注釋(包括文中注釋與腳注)、電子資源類型參考文獻。
⑤得到各類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應在論文首頁標注(基金名稱、編號),并請提供有關批準文件的復印件一份。
⑥來稿一律文責自負。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刪節。
⑦來稿須為學術論文,內容應在本刊用稿范圍內。來稿應結構完整,包括標題、作者信息、摘要、關鍵詞、正文和參考文獻等部分。
⑧本刊統一采用頁底腳注的形式,每頁注釋重新編號,注釋序號用①,②……標識。注碼置于引文結束的標點符號之后右上方。
⑨正文標題末尾不使用標點符號(問號、嘆號、省略號除外)。層序一般不超過5級,可使用“一”“(一)”“1.”“(1)”“1)”標明,不宣用①,以與注釋序號區別。
⑩提供中文內容提要,提要篇幅為200—300 字。力求充分說明文章的核心、論證方法及研究價值,語言準確精煉。
一對一咨詢服務、簡單快捷、省時省力
了解更多 >直郵到家、實時跟蹤、更安全更省心
了解更多 >去除中間環節享受低價,物流進度實時通知
了解更多 >正版雜志,匹配度高、性價比高、成功率高
了解更多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環中路甲29號院華龍大廈,郵編: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