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I > 法理、法史 > 研究生法學 > 法外施仁的背后:以清代“存留養親”論傳統法特質之原理 【正文】
摘要:"存留養親"被認為是傳統法中具備倫理性特質的制度。一方面,從制度的縱向演變來看,制度初創與定型時期受到法律儒家化的影響,從正面角度規范留養的條件;而制度后期則在明清集權化的趨勢下,以反面角度強化了對留養認定的限制。另一方面,該制度的司法實踐之中,內容與實質上強調在"國法"的規定下實現"情理"的適用;在形式與關系上更注重"人情""天理"與"國法"的相貫通。然而在制度與實踐的背后,傳統社會家庭化與同一化的社會結構,展現出人的制度化與情的貫通化的原理,由此決定了"存留養親"制度的倫理性特質。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