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工程科技I > 石油天然氣工業 >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 孤島油田東區館6低含油飽和度特稠油油藏成藏條件及油水分布模式 【正文】

    孤島油田東區館6低含油飽和度特稠油油藏成藏條件及油水分布模式

    束寧凱; 孟芳婷; 鄭昕; 吳光煥 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 山東東營257061;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 北京102249;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油氣開發管理中心; 山東東營257001;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山東東營257015
    • 特稠油
    • 低含油飽和度
    • 復雜油水關系
    • 成藏條件
    • 油水分布模式

    摘要:低含油飽和度特稠油油藏的油水關系一般較為復雜,針對該類油藏開展油水分布規律研究是可動用儲量評價與開發的基礎。應用測井、巖心分析及開發動態等資料對孤島油田東區館6開展儲層含油性評價及油水分布特征研究,認為其為油水關系復雜的低含油飽和度特稠油油藏。其油氣成藏機制為:以重力、浮力為主的弱成藏動力難以排驅較小喉道孔隙中的原生水,致使河道邊緣、河間灘地等物性較差的砂體含油飽和度較低;油氣成藏后,孤北斷層劇烈活動,致使其附近區域的地面原油密度超過1.01g/cm^3,具有一定長度的連續油柱足以克服毛細管力排出孔隙,聚集于構造低部位,形成油水倒置現象。以油藏成因機制研究為指導,根據油水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將孤島油田東區館6低含油飽和度特稠油油藏的油水分布模式劃分為4種類型,分別為巖性控制的Ⅰ類、構造控制的Ⅱ類、構造和巖性雙重控制的Ⅲ類、油水密度分異控制的Ⅳ類,并制定了差異化的開發策略,進而實現儲量評價及有效動用。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海县| 海伦市| 梁河县| 中牟县| 贡山| 张家港市| 修武县| 福鼎市| 阜南县| 许昌市| 博客| 丰顺县| 东宁县| 凯里市| 南乐县| 嵩明县| 崇文区| 河曲县| 东阳市| 芮城县| 葫芦岛市| 通化市| 布尔津县| 轮台县| 宾阳县| 锡林郭勒盟| 武定县| 固安县| 纳雍县| 高阳县| 会同县| 霍州市| 宝应县| 蕲春县| 丹东市| 南和县| 柘荣县| 察哈| 潍坊市| 漠河县| 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