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基礎科學綜合 > 亞熱帶資源與環境學報 > 水分對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有機碳礦化的影響 【正文】
摘要:在室內3種水分梯度(25%、50%、75%WHC,WHC即土壤持水量)下恒溫培養35天,比較分析了武夷山3種海拔表層土壤(紅壤、黃壤和山地草甸土)的有機碳礦化動態、水分敏感性和潛在礦化能力的差異。結果表明:在土壤有機碳礦化前期(0~14天),各處理土壤的有礦化速率較高且變化明顯,后期礦化速率變化趨于平緩。土壤累積碳礦化量隨培養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增幅表現前期快后期慢。在(0~35天)培養期間,3種土壤有機碳礦化速率、累積礦化量和礦化率整體呈現隨著水分增加而上升的趨勢。采用線性方程擬合不同海拔土壤有機碳礦化速率與土壤水分之間的關系,發現土壤有機碳礦化水分敏感性(K)隨著海拔升高而增強,山地草甸土對水分變化的敏感性高于紅壤和黃壤。運用一級動力學方程擬合不同海拔土壤有機碳礦化動態,表現出土壤有機碳潛在礦化量和潛在礦化速率均呈現隨著水分增加而增大的趨勢,但不同土壤中存在差異。高海拔土壤潛在礦化作用普遍強于低海拔,說明了在未來氣候變化情況下,高海拔地區有機碳比低海拔地區不穩定,其礦化過程更易受到土壤水分變化的影響。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