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基礎科學 > 地質學 > 巖石學報 > 滇東南老君山錫-鎢-鋅-銦多金屬礦集區含礦矽卡巖成因研究 【正文】
摘要:滇東南老君山礦集區廣泛分布的矽卡巖是本區錫-鎢-鋅-銦多金屬礦床的主要賦存圍巖。長期以來,該區含礦矽卡巖的成因爭議較大,由此也制約了對該區錫鎢多金屬成礦規律的認識。本文以區內代表性的都龍和南秧田礦區含礦矽卡巖為研究對象,在對其地質特征詳細研究的基礎上,運用電子探針和ICP-MS分別測定了上述兩個礦區含礦矽卡巖的礦物成分、微量和稀土元素組成,探討了它們和多金屬礦床的成巖成礦機制的關系。結果表明,區內同時存在與地層產狀一致的"層狀"含礦矽卡巖和明顯切割層理的穿層含礦矽卡巖。都龍礦區含礦矽卡巖富Fe、貧Al,主要礦物端元成分為鈣鐵榴石(And52-69Gro28-45Spe1-4)、鈣鐵輝石(Di11-41Hd51-73Jo0-28)和鐵陽起石等,從干矽卡巖到退化蝕變階段,形成環境由酸性的弱還原環境向偏堿性的相對氧化環境變化。南秧田礦區含礦矽卡巖富Mg、Al,貧Fe,主要礦物端元成分為鈣鋁榴石(Gro82-89Alm7-13And2-5)、透輝石(Di55-81Hd18-42Jo0-5)和透閃石(陽起石)等,形成于相對還原的環境。都龍和南秧田礦區含礦矽卡巖與花崗巖都顯示出相似的、LREE相對富集的右傾型稀土配分模式,多具有中等-弱Eu負異常,與典型的熱液交代成因矽卡巖特征相似。綜合分析認為,該區含礦矽卡巖主要形成于燕山晚期花崗巖漿熱液與圍巖的交代作用,"層狀"矽卡巖可能是熱液沿層間構造、巖相突變帶等有利位置進行交代的結果。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