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農業科技 > 園藝 > 園藝學報 > 植原體致病分子機理研究進展 【正文】

    植原體致病分子機理研究進展

    李繼東; 陳鵬; 倪靜; 顧理媛; 王會魚; 鄭先波; 馮建燦 河南農業大學; 河南省果樹瓜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鄭州450002; 鄭州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鄭州450002
    • 植原體
    • 基因組測序
    • 致病效應因子
    • 致病機理

    摘要:植原體是柔膜菌綱的致病微生物,寄生于植物韌皮部組織內,靠刺吸式昆蟲傳播。目前已有6種植原體的基因組被完整測序,還有19種植原體的基因組草圖測序成功。這些植原體基因組G+C含量低(19.3%~28.6%),缺少氨基酸合成、脂肪酸合成、三羧酸循環、氧化磷酸化、磷酸戊糖途徑等生化途徑的基因,具有大量的潛在移動單元。植原體能夠通過信號肽(Sec)依賴性分泌系統向寄主細胞分泌致病效應因子蛋白,目前功能研究較多的植原體致病效應因子蛋白有翠菊黃化植原體分泌蛋白11、天狗蛋白和花變葉誘導蛋白。翠菊黃花植原體蛋白11和天狗蛋白能夠引起植物叢枝、矮化等癥狀,花變葉誘導蛋白引起寄主植物花器發育不正常,這些癥狀的發生有利于葉蟬等昆蟲的取食和產卵,有助于植原體的傳播。翠菊黃化植原體分泌蛋白11能夠和寄主植物的TCP轉錄因子家族互作,影響茉莉酸和生長素合成途徑的基因表達,導致叢枝癥狀的發生。花變葉誘導蛋白能夠和寄主植物的A和E類MADS轉錄因子互作,使調控花器發育的MADS轉錄因子降解。今后要利用宏基因組技術,測序更多植原體種或株系的基因組,通過比較基因組學手段研究植原體寄主選擇機制,篩選鑒定效應因子,綜合應用表型組、代謝組、蛋白組和轉錄組技術,研究其致病機理,為植原體病害綜合防治提供參考。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德市| 长白| 马鞍山市| 高安市| 黑水县| 巴林右旗| 临颍县| 昌邑市| 麻城市| 梁平县| 永安市| 渭源县| 华池县| 突泉县| 海南省| 盐城市| 汉源县| 金川县| 佛教| 北流市| 陆河县| 喀什市| 栾城县| 巢湖市| 绥滨县| 广灵县| 柯坪县| 洞口县| 长春市| 车致| 叙永县| 苏尼特左旗| 庆元县| 阿瓦提县| 福鼎市| 皮山县| 关岭| 嫩江县| 英德市| 綦江县| 宜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