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哲學與人文科學 > 外國語言文字 > 譯苑新譚 > 譯文引出的新解:中國古詩歧義英譯對原文意義的重塑 【正文】
摘要:中國古詩及典籍包含眾多意象和比喻,其中絕大多數的釋義長期基本穩定、一致,僅有極少數包含歧義,也只是在字義層面。一旦進入翻譯(英譯),這些歧義的譯文立即呈現出巨大的反差,中外譯者得出的譯文各異,有的甚至與傳統理解截然相反。研究者對此的討論通常局限在語言理解(歧義)上,而實際上,這遠不只是語言的問題。本文以中國古詩(唐詩)中的歧義為例,考察其英譯文(出自中外譯者)所展現的深刻意義,涉及古詩意象解讀的意外性和多樣性、意象與現實的關聯,還有對原文含義解釋的權威性(母語譯者的理解優于外語譯者?)等問題。通過分析可以看出,此類翻譯是一個對原文含義造成質疑并由此產生語言和文化互滲的過程。結果是,原文的潛在含義被重構、被重新認識,這是英譯帶來的新功用。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