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哲學與人文科學 > 中國語言文字 > 語言研究集刊 > 漢語敘實反敘實名詞的句法差異及其認知解釋 【正文】
摘要:現代漢語名詞具有敘實性。其中,預設其定語小句為真的名詞是敘實名詞(如:小王出國的事實→小王出國了),而預設其定語小句為假的名詞是反敘實名詞(如:孩子生病的謊言→孩子沒有生病)。我們發現,敘實名詞和反敘實名詞在句法表現上呈現出較大差異。首先,敘實名詞語義中的“真”義,使其排斥多種句法結構:不常跟施成角色共現、不能對施成角色進行否定、不與“假造”義動詞共現等;而反敘實名詞語義中的“假”義,則允許其搭配多種物性角色和多種語義類別的動詞。其次,敘實名詞容易被表示主觀否定性的詞匯削弱或取消其預設定語小句為“真”的“敘實”特征;而反敘實名詞預設其定語小句為假的“反敘實”特征則不可取消。最后,文章使用“疑善信惡”這種基本的認知模式,來解釋名詞“真、假”語義如何造成其在句法上的不對稱表現。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