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工程科技I > 金屬學及金屬工藝 > 裝備環境工程 > C/C復合材料不同碳基體的納米壓痕行為研究 【正文】

    C/C復合材料不同碳基體的納米壓痕行為研究

    彭雪鋒; 戴宗妙; 蔣建軍; 張東生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鄭州450015; 西北工業大學機電學院; 西安710072
    • 樹脂碳
    • 瀝青碳
    • 熱解碳
    • 納米壓痕

    摘要:目的研究碳基體微觀結構對材料整體性能的影響。方法用酚醛浸漬-碳化、中溫煤瀝青浸漬-碳化、甲烷為碳源前驅體,經化學氣相沉積制備得到不同碳基體C/C復合材料。采用偏光顯微鏡對C/C復合材料不同碳基體的顯微結構進行觀察分析,采用XRD和Raman光譜對C/C復合材料的樹脂碳基體、瀝青碳基體和熱解碳基體的微晶尺寸進行表征,以玻璃碳作為參比樣品,通過納米壓痕測試不同碳基體試樣的彈性模量和硬度。結果碳基體為熱解碳和瀝青碳的石墨微晶缺陷少,完整度較好,石墨化程度高。玻璃碳和樹脂碳基體中石墨微晶排列紊亂,有序度低,石墨化程度低。酚醛浸漬-碳化得到的樹脂碳的微晶尺寸Lc最小,為1.69nm,彈性模量和硬度最大,分別為(23.17±0.54)GPa和(3.26±0.10)GPa;光滑層熱解碳和粗糙層熱解碳的彈性模量和硬度次之;瀝青碳的微晶尺寸最大,Lc為9.36nm,而彈性模量和硬度最小,分別為(12.53±2.29)GPa和(0.72±0.14)GPa。結論不同碳基體的C/C復合材料中,碳基體的石墨化度越高,微晶尺寸越大,各向異性越顯著,材料的彈性模量和硬度越低。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汽车| 夏邑县| 宁陵县| 阳谷县| 莆田市| 普兰县| 奉贤区| 三穗县| 潮州市| 博白县| 南漳县| 化州市| 乃东县| 和政县| 会泽县| 宁德市| 抚松县| 汉中市| 茌平县| 陆川县| 兰州市| 四子王旗| 棋牌| 长子县| 昔阳县| 汽车| 电白县| 镇远县| 苍梧县| 滨海县| 宁都县| 宣武区| 休宁县| 龙游县| 弥勒县| 屏东县| 铜陵市| 闸北区| 铜梁县| 宁乡县| 乐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