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中藥學 > 中草藥 > 小柴胡湯治療肝炎時出現肝損傷的“效-毒”作用網絡分析與機制預測 【正文】
摘要:目的運用網絡藥理學研究模式,基于小柴胡湯治療肝炎過程中造成藥物性肝損的臨床不良反應傷(ADR)信息挖掘,探討小柴胡湯治療肝炎時產生肝損傷的"效-毒"作用靶點、通路和機制。方法以小柴胡湯為研究對象,借助整合藥理學平臺構建"效-毒"作用網絡,預測分析其關鍵靶點和通路,應用Cytoscape軟件對關鍵靶標所參與的通路整理分析,得到"效-毒"共同參與的通路及作用機制。結果小柴胡湯治療肝炎時產生肝損傷的"效-毒"作用分析得出,在度值排名前100的候選靶標中共同靶標有HADHA、HADH、NSDHL、ADH1A、ALDH3A2、GCK等40個,小柴胡湯中共同參與"效-毒"作用的化學成分包括柴胡27個、人參74個、半夏13個、生姜8個、甘草32個、大棗39個、黃芩33個,共226個成分,共同作用于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雌激素信號通路、趨化因子信號通路、內分泌和代謝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神經退行性疾病7條通路參與"效-毒"過程。結論小柴胡湯治療肝炎時產生肝損傷的"效-毒"作用可能與Ras/Raf/MEK/ERK、NF-κB、PI3K/AKT信號傳導途徑密切相關,通過調控細胞增殖、細胞凋亡、調控炎癥因子的表達發揮作用。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