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研究》雜志內容豐富、思想健康,2015年創(chuàng)刊,目前以半年刊形式發(fā)行,刊物對外積極擴大宣傳,致力于提高雜志質量與影響。
雜志秉承“歷史與現(xiàn)狀結合,基礎與應用并重”的辦刊宗旨,鼓勵跨學科研究、學術創(chuàng)新、學術爭鳴與學術個性發(fā)展。嚴格實行雙向匿名審稿制度,堅持首發(fā)原創(chuàng),確保學術質量。內容聚焦西亞北非地區(qū),重點關注中東研究的重大理論與現(xiàn)實問題,以及新領域、新問題的探索。欄目設置豐富多元,涵蓋中東史研究、中東國際關系、文明史研究、中國與中東關系、區(qū)域研究、外論譯介、學術史及書評等,旨在搭建國內中東研究的重要學術平臺。
近年來,《中東研究》學術影響力不斷擴大,被評為“2024年度高影響力學術輯刊”。其成果被中國歷史研究院集刊資助項目支持,并連續(xù)多年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AMI)核心集刊等,總被下載量達48992次,總被引442次,體現(xiàn)了較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力。雜志還積極開通投約稿平臺、創(chuàng)辦微信公眾號,推動學術交流與傳播,為我國中東研究領域的發(fā)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古代東地中海的文明交往、古代國家治理中的地方政治、絲路興衰與城市文明變遷、比較視域下的中東社會觀念、中東的社會經濟治理
①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等主語。考慮到我國讀者可參考中文原著資料,為節(jié)省篇幅,中文摘要可簡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則相對具體些(400個實詞左右)。
②展示基金項目的研究結果,并對結果進行深入討論和分析。解釋結果的意義,與現(xiàn)有研究進行比較,指出可能的局限性并提出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③引言:概述與本文立題相關的有關報道及當前存在的問題,重點說明本研究的理論依據(jù)、研究思路、實驗基礎及國內外現(xiàn)狀,闡述本文的目的,簡述立題調研、文獻分析,以及查閱方法、結論等。
④本刊采匿名審稿制度,一般需經編輯初審、專家外審和主編定審三次審稿。
⑤來稿應符合欄目要求,要求原創(chuàng),并體現(xiàn)求實、創(chuàng)新、嚴謹、規(guī)范的學風和文風,力求觀點鮮明,論據(jù)可靠,數(shù)據(jù)精準,文字練達,具有前瞻性、實用性。
⑥腳注用宋體小五號字。中國年號、古籍卷數(shù)請用中文數(shù)字。其他如公歷年份、期刊卷期號、頁碼等,均請用阿拉伯數(shù)字。
⑦文中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三級標題、四級標題的序號用“一、……”“(一)……”“1.……”“(1)……”標示。
⑧表格采用三線制;圖幅一般為40mm(高)×50mm(寬),方框坐標圖的橫縱坐標應間隔合理、標識清晰,標目通常采用物理量名稱或符號和相應單位表示。
⑨本刊要求所引用參考文獻不得少于10篇,其中應包括一定數(shù)量的國外文獻和近5年的文獻。
⑩論文的書寫格式要求:必須寫清文章題目、作者、正文、工作單位、電話、地址、郵編;多位作者稿件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
一對一咨詢服務、簡單快捷、省時省力
了解更多 >直郵到家、實時跟蹤、更安全更省心
了解更多 >去除中間環(huán)節(jié)享受低價,物流進度實時通知
了解更多 >正版雜志,匹配度高、性價比高、成功率高
了解更多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lián)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北三環(huán)中路甲29號院華龍大廈,郵編: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