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哲學與人文科學 > 文史哲綜合 > 中國出版史研究 > 技術與成本之困:1935年漢字改革運動中的上海出版界 【正文】
摘要:學界習慣從思想史的角度審視近代媒介的變遷,然而媒介發展雖體現了思想的演進,亦受制于商業的訴求。本文利用上海檔案館所藏上海書業同業公會檔,審視上海出版界如何出于'成本'的考量而應對國民政府教育部漢字改革運動。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葉,國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國施行注音符號以及簡化字,然而簡體字改革遭到政界、文化界以及上海書業同業公會的諸多反對。雖有方案未盡完美的原因,但上海書業主要考慮簡體字需要重新雕刻字模,澆鑄鉛字,成本高昂,庫存壓力極大,所以選擇支持注音符號,而反對簡體字。由于上海出版界執全國之牛耳,此次簡化字推廣無疾而終。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