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xué) > 哲學(xué)與人文科學(xué) > 考古 >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 四川大邑縣兔兒墩土坑墓發(fā)掘簡報 【正文】
摘要:兔兒墩墓地是一處漢代墓地,該墓地經(jīng)過多次下葬、封土,在地表形成了高大的土墩。2007年9月至11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對大邑縣兔兒墩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發(fā)掘,共清理了10座墓葬。通過此次發(fā)掘,基本了解了兔兒墩墓地形成過程及封土結(jié)構(gòu)。其下層為西漢土坑墓,上層為東漢磚室墓,宋明時期又在漢墓封土上下葬。其中3座西漢土坑墓(M8-M10),均未被盜,出土了豐富的器物。陶器有罐、甕、盆、豆、缽、釜、壺、盤、井、熏爐、鼎、盒等,鐵器有釜、鍤、削,銅器有帶鉤、環(huán)、車軎等,及200余枚半兩、五銖錢。M8、M9時代大概為文景時期墓,屬于西漢早期晚段;M10為武帝時期墓,屬于西漢中期。兔兒墩墓地的發(fā)掘提供了一批西漢早期墓葬新資料,對于探討漢代土墩墓在四川地區(qū)的傳播也具有重要意義。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