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神經病學 > 中國腦血管病 > 靜脈溶栓聯合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在急性前循環大血管串聯性閉塞卒中患者機械取栓治療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正文】
摘要:目的探討靜脈溶栓聯合急診頸內動脈顱外段支架置入術在急性前循環大血管串聯性閉塞機械取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顧性連續納入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來自5家高級卒中中心行機械取栓治療的急性前循環串聯性閉塞卒中患者124例,包括東部戰區總醫院49例,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28例,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20例,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4例,揚州大學附屬醫院13例。按照靜脈溶栓和(或)急診頸內動脈顱外段支架置入治療方法分為4組:A組為無靜脈溶栓且未行支架置入術,B組為無靜脈溶栓行支架置入術,C組為靜脈溶栓未行支架置入術,D組為靜脈溶栓且行支架置入術。記錄患者基線資料、臨床資料,并進行組間比較。基線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卒中危險因素、良好側支循環比例、術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術前Alberta卒中項目早期CT(ASPECT)評分等;臨床資料包括顱內段閉塞血管、顱外段狹窄程度、顱外段狹窄病因、手術處理方式、股動脈穿刺至再通時間、住院期間用藥等。評價4組患者安全性和臨床預后,包括血管再通情況、癥狀性顱內出血和預后。改良腦梗死溶栓(mTICI)分級2b~3級為血管成功再通,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評分0~2分為預后良好和mRS評分0~1分為預后極好。結果(1) 4組間年齡、入院血糖水平、癥狀開始至股動脈穿刺時間、性別、高血壓病、糖尿病、心房顫動史、吸煙史、良好側支循環、NIHSS評分和ASPECT評分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 0. 05)。(2) 4組間急性前循環大血管串聯性閉塞卒中患者的顱內段閉塞部位、顱外段狹窄程度、顱外段狹窄病因、術中優先處理遠端或近端以及股動脈穿刺至血管再通時間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 0. 05)。(3) 124例行機械取栓治療的急性前循環大血管串聯性閉塞卒中患者中,閉塞血管成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