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農業科技 > 農業綜合 >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 鹽脅迫下水稻幼苗存活率的QTL定位 【正文】

    鹽脅迫下水稻幼苗存活率的QTL定位

    段敏; 謝留杰; 朱亞軍; 黃善軍; 潘曉飚; 徐建龍 浙江省臺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作物研究所; 浙江臺州317000; 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 深圳518240;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北京100081
    • 耐鹽
    • 存活率
    • ssr分子標記
    • 數量性狀位點
    • 遺傳圖譜

    摘要:鹽脅迫是制約水稻產量的重要非生物脅迫因素。隨著土壤鹽堿化日益加重,培育適宜于鹽堿地種植的水稻耐鹽新品種是提高水稻產量的有效方法。相較于傳統雜交育種,分子標記輔助育種能夠提高選育的效率和精確度。選擇高度耐鹽秈型恢復系ST1050和鹽敏感優質粳稻品種越光作為研究材料,用含有150 mmol/L Na Cl的營養液處理三葉期幼苗1周,再用普通營養液恢復處理1周后,以幼苗的存活率作為苗期耐鹽指標,選取均勻分布于水稻染色體的463個SSR標記對親本進行多態性分析,鑒定ST1050與越光雜交產生的F2代群體基因型,構建遺傳圖譜并進行QTL定位。結果顯示,秈型恢復系ST1050、粳稻品種越光的存活率分別為60%和18.75%,差異顯著。463個SSR標記中有121個在ST1050和越光之間表現出較好的共顯性差異,多態性達26.13%。利用軟件Ici Mapping 4.1分析ST1050×越光138個F2個體的基因型,最終獲得了一張覆蓋總遺傳距離為1 160.09 c M,標記間平均距離9.59 c M的遺傳圖譜。結合F3代群體在鹽脅迫后的存活率驗證,在水稻8號、12號染色體上分別檢測到1個苗期耐鹽QTL,命名為q SR-8和q SR-12,貢獻率分別為13.57%和6.91%。研究表明,秈型恢復系ST1050存在2個苗期耐鹽QTL,對提高水稻的耐鹽性發揮重要的作用,可以作為苗期耐鹽供體用于標記輔助選擇耐鹽育種。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县。| 鲜城| 永善县| 东海县| 麻城市| 屏南县| 石阡县| 柳州市| 和龙市| 花莲市| 济源市| 大理市| 通化市| 象山县| 屏山县| 西城区| 房产| 伊金霍洛旗| 利川市| 固始县| 雅安市| 宝清县| 策勒县| 阳江市| 静宁县| 赣榆县| 景泰县| 五台县| 镇江市| 于都县| 四子王旗| 商水县| 安溪县| 濮阳市| 林西县| 滦南县| 文昌市| 石景山区| 鸡泽县| 抚宁县| 临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