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工程科技I > 環境科學與資源利用 >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 全球科技創新對碳生產率的影響與對策研究 【正文】
摘要:科技創新對改善投入產出的要素規模、結構與配置,提高生產要素的投入產出邊際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在區域經濟發展模式轉型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廣泛認同。研究以全球118個國家為分析樣本,運用基尼系數、泰爾指數、空間自相關、面板數據模型等方法探索全球國家科技創新水平、碳生產率時空演變與空間集聚特征,并分析科技創新對碳生產率的影響,得出以下結論:①全球科技創新指數大致呈波動上升趨勢,從2009年的32.15上升至2016年的37.59,基尼系數由0.143上升至0.175,區域差異呈逐漸擴大趨勢,Moran’s I指數由0.228上升至0.270,科技創新集聚態勢較為明顯且有所增強。②全球碳生產率呈上升或者波動上升趨勢,基尼系數介于0.278~0.301之間,區域差異呈縮小趨勢,但區域差異依然較大,Moran’s I指數由0.047上升至0.077,碳生產率的集聚態勢較弱但趨勢有所增強。③從整體樣本估計、分類型樣本估計來看,科技創新對碳生產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主要通過思想理念滲透與普及、技術融合與工藝優化、產業和產品創新等路徑促進投入產出結構優化,降低能源消耗總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人均GDP、信息化指數對碳生產率具有正向推動作用,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城市化率與碳生產率呈顯著負相關,FDI與碳生產率關系具有不確定性。④從構建區域創新系統、完善綠色科技創新體系、建立綠色科技創新制度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對碳生產率的影響度。研究對提升全球科技創新競爭力、提高碳生產率和減緩氣候變化等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