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xué) > 社會科學(xué)II > 教育綜合 > 中國人民大學(xué)學(xué)報 > 孔子與柏拉圖的倫理觀比較——關(guān)于“善”的根據(jù)與實(shí)踐方法 【正文】

    孔子與柏拉圖的倫理觀比較——關(guān)于“善”的根據(jù)與實(shí)踐方法

    孫興徹; 林海順(譯) 韓國安養(yǎng)大學(xué); 韓國京畿道安養(yǎng)14028; 延邊大學(xué)馬克思主義學(xué)院
    • 孔子
    • 柏拉圖
    • 理念
    • 大同社會

    摘要:孔子與柏拉圖批判了相對的、可變的道德善的判斷標(biāo)準(zhǔn),試圖從理論上確立永恒不變的、絕對的道德善的標(biāo)準(zhǔn)??鬃诱J(rèn)為最高的善是"仁",而柏拉圖認(rèn)為最高的善是"理念(Idea)"。在"善"的實(shí)踐方法上,孔子主張以徹底的個人修養(yǎng)為基礎(chǔ),從家庭倫理向社會方向展開。在孔子看來,"孝"所追求的不是經(jīng)濟(jì)利益,而是朝向大同社會的高層次的道德精神。柏拉圖則將個人倫理與國家倫理視為等同。柏拉圖的倫理觀所追求的不是整體主義,而是成熟的市民意識。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fèi)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wù)

    服務(wù)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wù)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樟树市| 姜堰市| 永清县| 时尚| 福鼎市| 谷城县| 隆林| 江油市| 金堂县| 湟中县| 得荣县| 右玉县| SHOW| 东山县| 柯坪县| 大新县| 宁明县| 泽州县| 吉水县| 天门市| 巫溪县| 公安县| 三明市| 五大连池市| 陇川县| 怀宁县| 昌黎县| 沂南县| 格尔木市| 阳信县| 丰镇市| 天台县| 正安县| 晋宁县| 广南县| 荆州市| 达州市| 长垣县| 北京市| 北海市| 肥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