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哲學與人文科學 > 中國通史 >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 > 水與城:堤防視野下的清代襄陽地方社會--以樊城石堤為中心 【正文】
摘要:本文主要以襄陽米公祠石苑內所藏的清代水利碑刻為基本史料,結合明清襄陽方志等,梳理清代襄陽樊城石堤的修筑過程,分析該石堤經費的來源與經營管理,兼述厘金征收的發端,并以此窺視該地區堤防事業建設的方式與清代襄陽地方社會。筆者發現,在樊城石堤的建筑與繕護過程中,地方政府官員、士紳為主持者與組織者,然囿于國家沒有專項堤費支款,該堤防經費來源依賴當地會館、商民等的籌捐,呈現出清代襄陽地方政府官員、士紳、會館客商與民眾的協作與沖突。厘金制度正式確立后,紳、商借撥厘金擴建樊城石堤,顯示該地區堤防事業中,商、民力量不容小覷,樊城石堤實為民堤。質言之,城市公共堤防工程之樊城石堤體現出國家權力對堤防事業的介入與民間力量的自我運作,"國家內在于社會",二者同構水利事業,此為城市水利史研究的一種闡釋路徑。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