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預防醫學與衛生學 > 中國食品衛生 > 廣東省沿海常見海水魚中多不飽和脂肪酸及其與甲基汞共攝入對神經發育的風險-獲益評估 【正文】
摘要:目的分析廣東省沿海常見海水魚的脂肪酸含量和甲基汞(MeHg)污染水平,定量評估攝入海水魚對神經發育的風險-獲益,為廣東省海水魚的膳食指導提供科學依據。方法在廣東省沿海地區采集20種常見海水魚樣品(共174尾),檢測各種脂肪酸和MeHg的含量,并采用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FAO/WHO)提出的以智力商數(IQ)值為健康終點的風險-獲益定量評估模型,評估海水魚對神經發育的凈健康效應。結果 20種海水魚總脂肪酸含量均值為0.73~19.95 g/100 g,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為0.18~5.82 g/100 g,總n-3 PUFA為135.69~2 232.74 mg/100 g,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為73.61~1 334.00 mg/100 g,二十碳五烯酸(EPA)為43.76~945.67 mg/100 g,所有海水魚樣品的MeHg含量均未超過GB 2762-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基于廣東省居民海水魚消費量均值(100 g/周)、P97.5消費量(830 g/周)、推薦消費量(280 g/周)三種消費模式食用不同魚種的IQ值凈效應為0.5~5.7、3.8~5.6和1.3~5.7,僅在830 g/周的極端消費水平下攝入海鰻帶來的MeHg暴露量超過了暫定每周耐受攝入量(PTWI,1.6μg/kg BW)。結論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量消費廣東省沿海常見海水魚,均能對新生兒和嬰幼兒帶來一定的IQ值凈增長效應,但對MeHg含量相對較高的魚種(如海鰻)需注意食用頻率不宜過大。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