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心血管系統疾病 >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 心臟術后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的外科治療 【正文】
摘要:目的 總結心臟手術后StanfordA型主動脈夾層的治療經驗.方法 2006年12月至2019年3月,36例心臟術后A型主動脈夾層的患者接受二次手術治療,男性30例,女性6例;年齡26~74歲,平均(53.8±11.3)歲.首次心臟手術為非主動脈夾層手術20例,包括主動脈瓣置換9例、二尖瓣置換3例、二尖瓣成形1例、雙瓣置換3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2例、主動脈根部置換1例和室間隔缺損修補1例.首次心臟手術為夾層手術的有16例,包括單純升主動脈置換術后主動脈弓部擴張2例、升主動脈+右半弓置換術后弓部擴張11例、Bentall+孫氏手術后右冠吻合口漏1例、升主動脈+右半弓置換近端吻合漏1例、升主置換+孫氏手術后近端吻合口漏1例.本次手術距首次手術0.3~11年,平均(5.6±3.2)年.結果 所有36例患者均施行了主動脈夾層手術,體外循環90~409 min,平均(224.5±78.7)min;主動脈阻斷60~207min,平均(107.2±39.4)min.34例深低溫停循環、低流量選擇性腦灌注患者低流量時間16~47 min,平均(25.6±8.2)min.死亡2例(5.6%);術后并發癥6例(16.7%).生存患者隨訪1~148個月,平均(40.3±20.3)個月,隨訪期間無夾層破裂、截癱和死亡.結論 心臟手術后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或A型主動脈夾層術后根部殘余夾層或遠端弓部擴張患者應及時手術治療,但手術難度及風險均較初次主動脈手術增加,因此進行心臟手術時應特別注意主動脈操作的規范和準確,一旦心臟術后再發A型夾層則應盡量施行全弓支架象鼻手術,可獲得較好的近遠期臨床效果.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