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醫藥衛生綜合 > 中國研究型醫院 > 家庭醫生制度實施效果評價的理論框架——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 【正文】
摘要:目的:構建家庭醫生制度實施效果評價的理論框架,為家庭醫生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借鑒。方法:在現有文獻的基礎上,利用利益相關者理論,從制度涉及的不同利益相關者角度出發,初步建立家庭醫生制度實施效果評價的理論框架。結果:分別從政府、基層醫療機構、家庭醫生和患者居民四個利益相關者為出發點建立理論框架。結論:政府應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使家庭醫生制度有法可依;放寬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地點,打破工作地點單一的現狀;鼓勵各級醫療機構開展家庭醫生制服務,擴大家庭醫生服務工作范圍;放寬醫療機構服務定價,允許私立醫療機構自行制定服務價格;加強對特殊人群簽約率的考核,有效實行獎懲制度;做好頂層設計,將醫保付費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于基層醫療機構,應完善家庭醫生項目建設,豐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加強對家庭醫生的組織管理,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順利運轉;創新家庭醫生服務模式,推出個性化簽約服務包。對于全科醫生,應提高全科醫生工資薪酬,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力度;限制全科醫生服務人數,有效提高服務質量;豐富家庭醫生團隊成員,為患者居民提供綜合類服務。對于患者居民,應加大家庭醫生制度宣傳,提高患者居民知曉率;放寬居民簽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數量,增大患者居民選擇權,提高患者滿意率。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