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農業科技 > 農作物 >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 飼料油菜與牧草混合冬播效應研究 【正文】

    飼料油菜與牧草混合冬播效應研究

    王旺年; 王宗凱; 汪波; 郭安國; 楊華; 劉芳; 蒯婕; 傅廷棟; 周廣生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 農業部長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態與耕作重點實驗室; 湖北武漢430070; 湖北省畜牧獸醫局; 湖北武漢430070; 湖北省畜禽育種中心; 湖北武漢430070; 全國農技推廣中心油料處; 北京100125
    • 飼料油菜
    • 混播
    • 生物學產量
    • 粗蛋白含量
    • 效益

    摘要:為緩解冬季飼料作物缺乏的壓力,改進冬季飼草的生產模式,提高飼草油菜的品質和種植效益,通過設置小區試驗,將雙低甘藍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分別與紫云英、黑麥草和光葉苕子等冬季牧草按比例混播,測定各處理的生物學產量、粗蛋白含量等指標,探尋油菜與牧草混播技術的可行性。結果表明,油菜與光葉苕子、紫云英、黑麥草的混播效應存在顯著差異。(1)油菜與光葉苕子混播可以提高飼草的鮮樣總產量,且在密度按1∶4(油菜按15 000株/hm2的播種量)混播時,各取樣時期的飼料鮮、干樣產量均較高,油菜終花期時該處理的粗蛋白產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2)與紫云英混播,也可提高飼料油菜的鮮樣產量,但差異不顯著,且紫云英因光照不足,油菜初花期時已全部死亡。(3)與黑麥草混播后,飼料鮮樣產量、粗蛋白產量均顯著下降。因此,油菜與光葉苕子混播是進一步提高長江流域冬季飼料作物生產效應的有效模式。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邑县| 深州市| 三门县| 万源市| 中宁县| 金乡县| 义马市| 大余县| 庄浪县| 自贡市| 玉溪市| 五莲县| 宁海县| 肇州县| 增城市| 扎囊县| 靖边县| 绍兴县| 溧水县| 思茅市| 恩平市| 伊吾县| 平凉市| 安宁市| 依兰县| 格尔木市| 新竹县| 奇台县| 正宁县| 南城县| 昌吉市| 虞城县| 德钦县| 台山市| 台北市| 宁明县| 山阴县| 五莲县| 泰州市| 兰考县| 拜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