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哲學與人文科學 > 中國語言文字 > 中國韻文學刊 > “正則靜”:蘇軾“靜觀”詩學與易學的融攝 【正文】

    “正則靜”:蘇軾“靜觀”詩學與易學的融攝

    王曉玉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 北京100024
    • 靜觀
    • 正則靜
    • 東坡易傳

    摘要:“靜觀”是對主體與客體關系的表述,置之于審美活動,則體現了作者尚“靜”的審美態度。中國古代美學史上的“靜觀”審美態度本于道家的“虛靜”說,魏晉之際引起了文論家的廣泛重視?!办o觀”也是蘇軾倡導的審美態度,在其詩學體系中有著重要地位。較之于前人,蘇軾的理論創見在于,不僅植根于道家的“虛靜”說、佛家的“空”說,還融攝了周易的“正”說闡釋“靜”的理論內涵與美學意蘊。蘇軾從本體、認知與德性的層面闡釋了周易“正”說,“正”說“迎其正心”“沛然自得”“剛中柔外”的內涵表征于詩學,即倡導超越物蔽、不累于物的審美心態,以“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為追求的文學風格。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顶山市| 岐山县| 武安市| 龙里县| 岑巩县| 屏东市| 芜湖县| 昌宁县| 漳州市| 仙游县| 荆门市| 乐平市| 云龙县| 哈巴河县| 兴文县| 巴彦淖尔市| 桂林市| 高雄市| 葵青区| 哈巴河县| 宣威市| 文山县| 慈利县| 平乡县| 广平县| 大荔县| 宝坻区| 大名县| 海盐县| 伊宁市| 玉环县| 驻马店市| 嵩明县| 贺兰县| 固阳县| 南通市| 阿拉善盟| 勐海县| 玉林市| 甘洛县| 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