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生物醫學工程 > 中國醫學物理學 > 基于smart LMC算法的動態調強技術在舌癌術后放療中的劑量學研究 【正文】
摘要:目的:探討Varian速鋒刀EDGE上,動態調強放療(SlidingWindow,SW)、靜態調強放療(Step-and-Shoot,SS)與基于smart LMC算法的新動態調強放療(SW-smart)3種技術在舌癌術后放療中的劑量學差異及適用性。方法:選取26例舌癌(分期為T2-3N1-2M0)術后的病人,在13.6版本的Eclipse上進行SS、SW、SW-smart計劃設計,對3種計劃的靶區和危及器官劑量分布進行比較和統計學分析,包括靶區的近似最小劑量D98%,近似最大劑量D2%,中位劑量D50%,均勻性指數及適形度指數以及正常組織脊髓、腦干的最高劑量,喉的平均劑量及50 Gy劑量線包繞的體積,左右腮腺平均劑量及30 Gy劑量線包繞的體積,咽縮肌和唇的平均劑量。記錄比較3種計劃的機器跳數和治療時間。結果:SW、SW-smart的PTV的D50%、適形度和均勻性指數均優于SS,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SW-smart略優于SW,卻沒有統計學意義;SW-smart的D2%最低,SW次之,SS的D2%最高,對熱點的控制最差,三者之間均有統計學差異。在正常組織保護上,SW與SS之間沒有統計學差異,僅SW-smart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優勢;喉的V50及左右腮腺的V30,3種計劃優化結果相互之間均不存在統計學差異。SS的跳數最少,治療用時最長,SW-smart和SW沒有明顯差異。結論:基于Varian速鋒刀和新版本Eclipse中smart LMC算法的動態調強技術,與傳統靜態及動態調強相比,可提供更好的靶區劑量分布和正常組織保護,在舌癌術后放療計劃的優化上具有明顯的優勢。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