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中西醫結合 >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 > 腺瘤性息肉發病危險因素及中醫機制分析 【正文】

    腺瘤性息肉發病危險因素及中醫機制分析

    毛文昕; 鐘子劭; 黃穗平; 張望; 王靜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廣東廣州510405;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科; 廣東廣州510120
    • 結直腸息肉
    • 腺瘤性息肉
    • 危險因素
    • 中醫機制

    摘要:[目的]對廣東地區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s,APs)發病危險因素及中醫發病機制進行分析。[方法]選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科住院且診斷為結直腸息肉的本地患者643例,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橫斷面-回顧性分析。[結果]APs發病與性別有關(OR=0.67,95%CI:0.48~0.96,P=0.027),男性APs發病率(54.4%)大于女性(45.6%)。APs患者脾虛夾瘀證最常見(74.3%),其次為脾胃氣虛證(10.2%)和大腸濕熱證(8.6%);男性APs患者以脾虛夾瘀證(72.4%)和大腸濕熱證(13.4%)多見,女性則以脾虛夾瘀證(76.7%)和脾胃氣虛證(10.7%)多見。APs發病與氣虛夾瘀濁、瘀血致病因素有關(P=0.001)。[結論]性別為APs發病的危險因素。脾虛夾瘀證是廣東地區APs的基礎證型,而男女之間中醫證型主要分布存在差異。廣東地區APs的發病機制為脾虛為本,瘀濁、瘀血為標,虛實夾雜為患。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口县| 张掖市| 营山县| 汉川市| 长子县| 固始县| 疏附县| 昭通市| 清水县| 江川县| 崇左市| 金山区| 双城市| 苗栗市| 平果县| 三原县| 克什克腾旗| 门头沟区| 白玉县| 芦山县| 洛南县| 海南省| 永善县| 伽师县| 宁陕县| 桂平市| 崇义县| 阿克陶县| 乐至县| 通海县| 克拉玛依市| 黄骅市| 陈巴尔虎旗| 广宁县| 江西省| 贵溪市| 清镇市| 德兴市| 东乡族自治县| 焦作市| 宁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