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臨床醫學 > 中華超聲影像學 > 右心室流出道起源室性期前收縮患者左心室腔流場分布模式的研究 【正文】
摘要:目的分析正常人及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縮(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PVCs)患者左心室腔等容收縮期渦流及左心室腔不同層面時間-血流曲線分布規律,探討RVOT起源PVCs對左心室腔流場分布模式的影響。方法分別獲取27例RVOT起源PVCs患者在竇性心搏、室性期前收縮時及25例正常人的心尖四腔觀二維彩色多普勒血流圖。應用血流向量標測(vector flow mapping,VFM)技術,在渦流模式下分析等容收縮期左心室腔渦流直徑(橫徑、縱徑)、速度(最大正向速度、最大負向速度)、圈數;獲取左心室腔基底段至心尖段各層面時間-血流曲線,分別測量各層面收縮期負向、舒張期正向血流量。結果與正常對照組比較,RVOT起源PVCs患者在室性期前收縮時,等容收縮期所形成渦流的渦流直徑、速度、圈數均降低(P均〈0.01),左心室腔時間-血流曲線雜亂;竇性心搏時等容收縮期渦流的速度降低,左心室流量分布規律改變。結論RVOT起源PVCs患者在竇性心搏及室性期前收縮時均存在左心室腔流場分布模式的改變,VFM技術能夠用于標測正常及異常電激動狀態下左心室腔內血液流場的變化。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