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口腔科學 > 中華口腔醫學研究 > 錐形束CT與導板引導微創開髓精確性的體外研究 【正文】

    錐形束CT與導板引導微創開髓精確性的體外研究

    王文鑠; 蔡艷玲; 蔣宏偉; 韋曦 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 廣東省口腔醫學重點實驗室; 廣州510055
    • 牙髓病學
    • 微創
    • 牙窩洞制備
    • 錐束計算機體層攝影術
    • 三維打印

    摘要:目的研究錐形束CT(CBCT)與三維打印導板引導微創開髓造成的偏移距離與偏移角度,探討該操作的精確性。方法收集40顆人離體單根雙根管上頜第一前磨牙,開髓前進行CBCT掃描。對所有樣本進行編號,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樣本分為A、B兩組,每組20顆牙,包括40個根管。微創開髓洞型采用“Truss”開髓洞型的設計。其中A組為三維打印導板引導開髓組,根據CBCT圖像制作導板;B組為CBCT引導開髓組,根據CBCT圖像確定牙合面開髓的位置與方向,于樣本標記后直接開髓。兩組樣本開髓后,在CBCT圖像中測量并計算各開髓孔在牙合面與髓角平面的面積、頰腭向與近遠中向的偏移距離及偏移角度,使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各組數據不滿足正態分布及方差齊性,故采用Mann-Whitney U 檢驗分析。開髓孔在牙合面平面的面積分別為A組(1.34 ± 0.18)mm^2、B組(1.30 ± 0.15)mm^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U =0.876,P =0.393)。髓角平面的面積分別為A 組(1.74 ± 0.20)mm^2、B 組(1.67 ± 0.24)mm^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U = 1.290,P =0.194)。B組牙合面近遠中偏移距離[(0.37 ± 0.26)mm]小于A組[(0.52 ± 0.30)mm],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U =2.237,P =0.024)。兩組的牙合面頰腭向偏移距離、髓角頰腭向偏移距離、髓角近遠中偏移距離、頰腭向偏移角度及近遠中偏移角度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單獨使用CBCT可精確引導常規根管解剖形態患牙的微創開髓,CBCT結合導板對引導微創開髓的精確性與單獨使用CBCT相比無顯著提高,且兩種引導方法對微創開髓洞型的大小無明顯影響。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闻县| 兴仁县| 广元市| 昌乐县| 黄石市| 桃园市| 育儿| 清水县| 金门县| 五原县| 广南县| 喀什市| 昌乐县| 长葛市| 拉萨市| 平江县| 永川市| 灵武市| 台山市| 黑水县| 荔波县| 页游| 图木舒克市| 成都市| 天长市| 仪征市| 白山市| 山阴县| 阿克陶县| 绵阳市| 博湖县| 调兵山市| 泸溪县| 黄平县| 尚义县| 安丘市| 正安县| 衡山县| 曲水县| 遵义市| 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