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人文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II > 教育綜合 > 中州大學學報 > 論《書法菩提·金明池洗硯》的境界——以小說《蓮荷圖》為例 【正文】
摘要:我以《書法菩提》系列小說中的《蓮荷圖》為例,對張曉林的寫作做一個基本分析.我覺得這樣能把對他的判斷落到實處.《蓮荷圖》這篇有比較典型的意義.先說這一篇的結構,我稱它為鎖鏈式的循環結構,是以情節方式構成的.這么一個篇幅很短的小說,它有四次伏筆,一是開頭的黃庭堅"償債而來";二是智珠禪師撿起一片瓦礫,拂去灰塵,裝進口袋;三是遇見秦觀的兒子;四是向禪師求畫.有了這四次伏筆,在情節上來講形成了一個回環的邏輯鎖鏈.四個伏筆就會有四次照應,這些照應有時會寫得很隱晦.這樣不停地伏筆不停地照應,形成一個鎖鏈式的循環結構,這是這篇《蓮荷圖》的結構關系.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