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婦產科學 > 中華圍產醫學 > 嚴重產后出血產婦保留子宮的可能性 【正文】
摘要:目的探討嚴重產后出血時產婦保留子宮的可能性。方法回顧性分析2003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138例嚴重產后出血(出血量≥2000ml)病例資料。結果138例嚴重產后出血的病例中,子宮收縮乏力所致者占首位(60例,43.48%),其次為胎盤因素(55例,39.86%),出血量2000-10000ml,平均(3004±1473)ml。138例均輸血,輸血量800~7200ml。其中108例保留子宮病例出血量2000~7500ml,平均(2546±932)ml;30例子宮切除病例,出血量2500-10000ml,平均(4653±1857)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57,P=0.00)。將所有病例分成前后2階段比較:2003年至2005年子宮切除12例,發生率0.47‰,2006年至2009年子宮切除18例,發生率0.36%0;2組平均出血量分別為(3783±861)ml及(5233±2124)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234,P=0.034)。產后出血達3000ml以上病例中,保留子宮24例,平均出血量(3818±1284)ml;切除子宮27例,平均出血量(4900±1789)ml,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453,P=0.018)。2組出血量達3000ml所用時間分別為(160±129)min及(100±67)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13,P=0.04)。6例產后出血≥4000ml且成功保留子宮的病例,平均出血量5570ml。138例產婦中2例死亡,皆為羊水栓塞所致。圍產兒死亡率3.73%。結論產后出血量及出血速度是決定能否保留子宮的關鍵。對于具有出血高危因素的人群,應提前預防性應用前列腺素制劑,以減少出血量。宮腔填紗是有效的止血方法,尤其適用于前置胎盤引起的出血。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