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婦產科學 > 中華圍產醫學 > 2008年至2010年新生兒感染常見致病菌及其耐藥性變遷 【正文】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新生兒科感染常見致病菌的種類及耐藥現狀,以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方法收集本院新生兒科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體液標本培養陽性的患兒2306例的病歷資料,分析致病菌的構成及其耐藥性變化。結果共送檢各種體液標本10017份,檢出80種共計2306株病原菌,以腸桿菌為主,1241株(53.8%),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亞種430/1241(34.6%)和大腸埃希菌341/1241(27.5%),其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菌株檢出率分別為68.1%(293/430)和59.5%(203/341),較2003年至2005年78.1%(118/151)和82.6%(76/92)下降(U=-2.32和-4.11,P均〈0.05)。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8.5%(23/272),較2004年至2006年的17.7%(15/85)下降(U=-2.4,P〈0.0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檢出率63.5%(157/247),較2004年至2006年的32.6%(97/298)顯著增加(U=7.54,P〈0.05)。醫院感染病原菌主要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亞種、大腸埃希菌、鮑曼不動桿菌及銅綠假單胞菌;社區感染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亞種和大腸埃希菌。醫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亞種、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的多重耐藥菌株較社區感染顯著增加。藥敏結果顯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亞種、溶血性葡萄球菌、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性尤為明顯。結論機會致病菌及耐藥菌株感染日益增加,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顯著增加及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采取綜合措施可減少產ESBLS菌的產生;應盡量根據藥敏試驗結果調整抗生素。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