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心血管系統疾病 > 中華心律失常學 > 起源于乳頭肌特發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電生理特點及射頻導管消融 【正文】

    起源于乳頭肌特發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電生理特點及射頻導管消融

    李世倍; 王祖祿; 梁延春; 梁明; 韓雅玲; 金志清; 張虹; 時書音 第四軍醫大學研究生院; 710032; 沈陽軍區總醫院心內科
    • 室性心律失常
    • 室性心動過速
    • 室性早搏
    • 乳頭肌
    • 射頻導管消融

    摘要:目的報道特發性左心室乳頭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A)的電生理特點及射頻導管消融結果。方法連續8例接受射頻消融治療、術中經電生理檢查及心室造影證實起源于左/右心室乳頭肌的VA患者,包括室性心動過速(VT)6例、頻發室性早搏(PVCs)2例,男7例,女1例,年齡4~66歲,均無器質性心臟病。結果8例患者中,6例VA起源于左心室后組乳頭肌,余2例分別起源于左心室前組乳頭肌和右心室間隔部乳頭肌。與特發性左心室分支性VT相比,左心室乳頭肌起源VA的QRS時限較寬,VT或PVCs時可有QRS波改變。所有8例患者消融均較困難,4例應用普通頭端4mm射頻導管消融后復發,其中3例在第2次或第3次應用鹽水灌注導管消融成功,1例4歲患者再次應用普通4mm導管消融成功;4例首次消融即應用鹽水灌注導管,即刻消融成功,隨訪中1例復發。所有患者均未出現嚴重并發癥。結論特發性心室乳頭肌起源VA并非少見,其體表心電圖具有一定特征,消融多較困難,復發率較高,應用鹽水灌注導管可能有助于提高消融成功率。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

    服務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秦皇岛市| 长乐市| 桃江县| 响水县| 汝南县| 贺州市| 东安县| 淮北市| 嫩江县| 黄骅市| 九龙县| 晋江市| 英山县| 襄城县| 泰州市| 连江县| 英山县| 慈利县| 临邑县| 许昌市| 红河县| 项城市| 青岛市| 湖北省| 巴彦县| 贡觉县| 炎陵县| 尼玛县| 南充市| 师宗县| 威远县| 织金县| 正镶白旗| 洛宁县| 建阳市| 洛宁县| 平昌县| 信宜市| 修武县| 金塔县| 漳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