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cite id="yyiou"><samp id="yyiou"></samp></cite>
  • <s id="yyiou"></s><bdo id="yyiou"><optgroup id="yyiou"></optgroup></bdo>
  • <cite id="yyiou"><tbody id="yyiou"></tbody></cite>

    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xué)與工程技術(shù) > 醫(yī)藥衛(wèi)生科技 > 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 > 中華心血管病 >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易損斑塊的臨床病理分析 【正文】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易損斑塊的臨床病理分析

    方芳; 張偉; 喬旭柏; 于啟; 劉冬戈 北京醫(yī)院病理科; 100730
    • 冠狀動脈硬化
    • 炎癥
    • 病理學(xué)
    • 尸體解剖

    摘要:目的觀察易損斑塊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ACS)中的病理組織學(xué)特點。方法本研究回顧了北京醫(yī)院1992--2006年尸檢患者127例,分為ACS組67例;與其年齡、性別相匹配的臨床表現(xiàn)無ACS的病例60例,從斑塊的形態(tài)如有無血栓、粥池最大橫切面占斑塊面積、纖維帽最小厚度、炎細胞浸潤密度等10個方面進行形態(tài)學(xué)觀察,觀察ACS患者易損斑塊發(fā)生情況及形態(tài)學(xué)特點。結(jié)果(1)在ACS組305個斑塊中各指標檢出率分別為大脂核153個(50.16%),薄纖維帽187個(61.31%),有炎細胞浸潤263個(86.23%),可見新生血管217個(71.15%),嚴重狹窄26個(8.52%),有鈣化238個(78.03%),有鈣化小結(jié)26個(8.52%),斑塊破裂12個(3.93%),斑塊內(nèi)皮糜爛3個(0.98%)及斑塊內(nèi)出血54個(17.70%),除斑塊糜爛外,其他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均〈0.01)。(2)ACS組和對照組易損斑塊檢出率分別為89.51%和21.98%(P〈0.01)。對每例患者多處斑塊觀察:ACS組,每例平均觀察4.55個切面,易損斑塊4.07個,且炎細胞浸潤密度大;對照組每例觀察3.87個切面,易損斑塊0.85個,且炎癥程度較輕。結(jié)論ACS患者易損斑塊的發(fā)生率明顯增高,提示易損斑塊的形成是ACS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易損斑塊的主要形態(tài)學(xué)特點是大脂核、薄纖維帽、大量炎細胞浸潤、內(nèi)皮有新生血管形成,冠狀動脈腔嚴重狹窄、斑塊破裂及內(nèi)皮細胞糜爛。提示炎性反應(yīng)可能在易損斑塊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

    投稿咨詢 免費咨詢 雜志訂閱

    我們提供的服務(wù)

    相關(guān)期刊

    服務(wù)流程: 確定期刊 支付定金 完成服務(wù) 支付尾款 在線咨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原县| 朝阳县| 大渡口区| 乐业县| 宜城市| 随州市| 深州市| 阿合奇县| 金沙县| 东台市| 四川省| 昌邑市| 新闻| 华容县| 古蔺县| 乐亭县| 荆门市| 宁强县| 雷山县| 巴青县| 托克逊县| 谢通门县| 海淀区| 龙川县| 旌德县| 宜良县| 德兴市| 德江县| 新和县| 修武县| 贺州市| 顺义区| 武宁县| 昌邑市| 石泉县| 芒康县| 云南省| 鄂伦春自治旗| 乐昌市| 如皋市| 林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