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醫藥衛生綜合 > 中華血液學 > FⅧ His99Arg突變導致血友病A的分子發病機制研究 【正文】
摘要:目的探討1例臨床出血表現與凝血因子Ⅷ活性(Fvm:C)檢測結果明顯不符的血友病A患者表型、基因型診斷及其分子發病機制。方法凝血、抗凝及纖溶相關指標檢測,一步法及發色底物法檢測FⅧ:C,ELISA法檢測FⅧ的抗原(FVIH:A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r)糾正實驗篩查FⅧ抑制物;PCR擴增先證者F8基因的所有外顯子及其側翼序列,利用直接核苷酸測序法進行基因序列分析。針對先證者的基因突變位點,對其家系成員進行相應外顯子基因檢測;定點突變法構建B亞基缺失(760aa~1639aa)的人FⅧHis99Arg和His99Ala兩種突變的表達質粒(pRC/RSV—BDhFⅧcDNA),兩種突變質粒分別瞬時轉染HEK293T細胞,測定細胞上清液中的FⅧ:C和細胞上清液及裂解液中的FVIU:Ag。結果先證者APTT延長,一步法及發色底物法檢測的FⅧ:C均低于1.0%,血漿FⅧ:Ag為120.0%。APTT糾正試驗陰性,其他凝血、抗凝及纖溶相關檢測均未見異常。診斷為交叉反應陽性(CRM+)的血友病A?;颊逨、8基因直接核苷酸測序發現3號外顯子存在28828A→G突變,導致His99Arg氨基酸改變,其母親該位點為雜合突變。體外表達研究結果顯示細胞上清液中His99Arg突變蛋白FⅧ:Ag及FⅧ:C分別為野生型的180.0%及5,8%,His99Ala突變蛋白FⅧ:Ag及FⅧ:C分別為野生型的45.0%和20.0%。Western blot顯示,His99Arg突變質粒表達上清液中FⅧ蛋白含量較野生型明顯增高,而His99Ala突變質粒表達上清液FⅧ蛋白含量較野生型減少。提示His99Arg為CRM+血友病A突變而His99Ala為CRM-血友病A突變。結論體外檢測發現His99Arg和His99Ala兩種FVI能夠表達,但常規凝血檢測His99Arg突變FⅧ基本無功能,而His99Ala凝血功能也降低。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