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醫藥衛生科技 > 醫藥衛生綜合 > 中華診斷學電子 > 從膿毒癥診治觀念變遷看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 【正文】
摘要:膿毒癥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引發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礙。由于病理生理機制的復雜性,自1991年對其概念的界定以來,已歷經3次重要修訂,但仍難以形成廣泛共識。特別是在拯救膿毒癥運動背景下,膿毒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特效藥物匱乏以及諸多經驗性救治措施難以奏效的嚴峻現實表明,膿毒癥非病原依賴性瀑布樣介質反應尚有廣闊的探索空間。腎上腺作為神經-內分泌-免疫調控網絡的重要效應器官,通過接駁中樞應激信號和局部微環境反應,以效應激素形式參與對膿毒癥機體反應的非線性、復雜性調控。其功能障礙的早期識別、替代治療以及在膿毒癥機體紊亂內環境中的再認識,無疑是膿毒癥診治的核心環節之一。近30年來,針對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多項臨床研究以及爭議性推薦意見進一步凸顯其重要價值。為此,筆者基于預測性、預防性、個體化、參與性的“4P”醫學模式,立足轉化醫學視角,從膿毒癥定義及其內涵的變化,分析腎上腺皮質激素的診治價值,并從內源性和外源性腎上腺皮質激素角度,闡述膿毒癥治療中基于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的微環境調控理論,嘗試從腎上腺皮質激素(種類、用量、單獨和聯合治療、時間窗)分析膿毒癥理論研究瓶頸與臨床實踐困惑,旨在為膿毒癥的腎上腺皮質激素應用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