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期刊 >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 農業科技 > 園藝 > 浙江柑橘 > 菌渣還田對本地早光合作用和果實品質的影響 【正文】
摘要:菌渣是栽培各種食用菌后剩下的培養基廢料,每生產1kg食用菌約產生3.25kg菌渣[1]。我國是食用菌生產大國,隨著我國對食用菌需求量的增大,每年產生的菌渣數量也隨之增加,2011年產生的菌渣數量為8.36×10^7t[2]。傳統的食用菌菌渣大多采用堆積處理或者焚燒,這種處理方式會占用土地、滋生霉菌和害蟲,導致環境污染。事實上,菌渣富含農作物生長所需的氮、磷、鉀等大量營養元素,鈣、鎂、硫等中量營養元素,銅、鋅、鐵等微量營養元素。這些微量營養元素是酶、激素、維生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直接參與有機體的代謝,提高植物酶的活性,是作物正常生長不可缺少的營養元素,在土壤中含量較低,一旦缺少,會抑制植物的生長發育,導致產量和品質下降[3]。利用食用菌菌渣與土壤混合,借助土壤中微生物作用進行分解腐熟,可改良土壤結構,增加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進而提高作物的產量與質量。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